【微小卻重要的膝蓋穩定者-膕肌Popliteus】
陳亮伃/ MS, PT

 

膕肌是長在膝關節後方一條肌肉,就位在膕窩的深處,膕肌肌腱一部份是是從股骨外髁處、一部份是從腓骨頭最後還有一部份是從外側半月板的後角,並且長在外側副韌帶下方,而終點是長在脛骨外側,因此這是一條相對橫向的肌肉(如圖)。

這麼一條小小的肌肉在人體功能上卻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當然是跟他的解剖位置有關,以下是膕肌在動作上扮演的四大角色(1):

 

角色一:內轉脛骨

當大腿固定時(如在坐姿下)慢慢將小腿踢直,在最後小腿快伸直時,膕肌會將小腿稍微內轉,幫忙做出膝蓋完全伸直。

角色二:外轉股骨

反之若在小腿固定時,如行走站立期時,腳與地面接觸,此時脛骨相對於股骨約外轉5︒,此時膝蓋是處於卡住的狀態,當腳要開始跨步出去時,膕肌則是幫忙做出股骨外轉,這樣膝蓋才能順暢的彎曲及跨步出去。

角色三:穩定後十字韌帶

幫忙後十字韌帶維持穩定(避免脛骨向後移動)

角色四:穩定膝旋轉

提供膝蓋的旋轉穩定

 

膕肌的結抗肌群是股四頭肌,因過緊的膕肌會抑制他的結抗肌群(尤其是股內側肌及股直股)。在臨床上我們可以看見一些手術後的客戶(如半月板修復、前十字韌帶及後十字韌帶)其膕肌緊繃程度會較正常人高出3倍,他可能無法將膝蓋伸直,部份原因可能就是來自於膕肌的高張力。因此下次遇到這些術後並且有膝關節活動度受限的客戶,或是術後有股四頭肌明顯萎縮者,不訪先放鬆客戶的膕肌,再進行活動或訓練。

 

此外,我們若以筋膜線的觀念來探討膕肌,膕肌是走在淺背線,淺背線是由腳底通過小腿肌肉,到膕肌再到膕旁肌及臀大肌,在行走時這些肌肉會一起共同作用,因此在這條線中的一或多個肌肉被抑制時就會造成其他肌肉的活化而過於緊蹦,例如臀大肌的抑制會造成膕肌的活化;同時膕肌的活化也可能造成膝蓋前側的不舒服,因為膝蓋後方過度緊蹦會造成髕骨活動度下降,可能會造成在執行蹲姿動作的不舒服。筋膜的影響及代償效應是如此的廣且複雜,從一個小小的膕肌就能影響腿部前側或是後側的肌肉,甚至是整個下肢功能的改變(2,3)。因此下次在處理下肢問題時,千萬不要忘記這條細小卻扮演重要角色的肌肉。

 

參考資料

1, Popliteus Muscle - Physiopedia (physio-pedia.com)

2,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膜經線 第二版(2012)

3、Popliteus, the Tiny Muscle of Knee Pain – NeuroKinetic Therapy

 

 

 


陳亮伃/ MS, PT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系與國立體大運動傷害防護研究所,專長為運動傷害處理與治療,特殊族群運動訓練。[閱讀更多]